(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丈人:古代对老人的尊称。
- 茆扉:茅屋的门。“茆”(máo),同“茅”。
- 息机:息灭机心,指去除杂念。
- 洞壑:山洞和山谷。
- 丹箓(lù):道教的符箓,传说中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 閟(bì):关闭。
- 赤凫(fú):传说中的神鸟。
- 秦祠:秦朝的祠庙。
- 郢曲(yǐng):战国时楚地的乐曲,比喻高雅的艺术作品。
- 音徽:指音容。
翻译
老人在茅屋中发出清啸之声,他在那里学习长生之道,长久地息灭机心。 山洞山谷并非因为有道教的符箓而关闭,在海天之间还能看到神鸟赤凫飞翔。 往东游历,能见到几处古老的秦朝祠庙,长久隐居于此,使得千秋的汉代历史也增添光辉。 什么时候能在云端分出半座,只为在高雅的乐曲中想象他的音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长生之道、息灭机心的老人的形象,以及他所身处的神秘而富有历史底蕴的环境。诗中的“丈人清啸自茆扉,从学长生久息机”,展现了老人的超脱和对长生的追求。“洞壑不缘丹箓閟,海天还见赤凫飞”,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着这个地方的非凡之处。“东游几处秦祠古,大隐千秋汉史辉”,则将历史的沧桑与老人的隐居生活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后“何日云中分半座,祇于郢曲想音徽”,表达了诗人对老人的敬仰和对美好情境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精准,将历史、神话与现实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