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二首

东南草奏急飞翰,圣主忧时不暂宽。 斧钺尚留秦士卒,市朝难辨汉衣冠。 当年玉食空谈国,昨日坭封且拜官。 自笑为郎牢落甚,独将团扇拂尘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翰:迅速递送书信。“翰”(hàn),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
  • 斧钺(fǔ yuè):古代酷刑中的一种兵器,泛指刑罚、杀戮。
  • 市朝:指市场和朝廷,泛指争名逐利之所。
  • 玉食:珍贵美味的食物,这里指享受优厚的待遇。
  • 坭封:本意是用泥封固,这里指不正规的授官方式。
  • 牢落:指无所寄托,寂寞、冷落。

翻译

东南地区的紧急奏报快速传来,圣明的君主担忧时事,一刻也不能宽心。 刑罚杀戮之下还有秦朝的士卒那般的人,在争名逐利的场所难以分辨出汉朝士人的衣冠(意为人的品德和操守)。 当年只知享受优厚待遇却空论国家之事,昨日还通过不正规的方式封授官职。 自己嘲笑自己身为郎官冷落寂寞得很,只能独自拿着团扇拂去灰尘闲看。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作者的感慨。诗的首联写出东南地区的紧急情况让君主忧心,体现了国家面临的困境。颔联通过“斧钺”“市朝”等词语,暗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不古,人们在名利场中迷失,难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颈联批评了那些只知享受而不办实事的人,以及不正规的授官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不满。尾联则通过作者自嘲的方式,表现出他内心的寂寞和无奈,只能以拂扇看尘来排遣忧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谢与思

谢与思,字见齐,一字方壶。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八年(一五八〇)进士。官诸暨知县,寻调大田,为蜚语所中,贬秩。筑小楼于郊坰以隐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一有传。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