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闻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孙公兼怀太史文和二首

· 谢榛
省中霜叶下,百感向斜晖。 北饷多留滞,南征几是非。 寸丹经国远,尺素到家稀。 共拟孙弘阁,无劳说布衣。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倭寇(wō kòu):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集团。
  • 大宗伯:礼部尚书的别称。
  • 孙公:对孙姓官员的尊称。
  • 太史:史官。
  • 文和:可能是某个人的字。
  • 省中:宫禁之中。
  • 北饷(xiǎng):指给北方军队的军饷。
  • 孙弘阁:汉代公孙弘为丞相时,曾开东阁以延揽贤士。后因以"孙弘阁"指称招贤纳士的场所。

翻译

在宫禁之中,看着霜叶飘落,我心中百感交集,面对着夕阳余晖。北方的军饷大多拖延滞留,南方的征战不知有多少是非。我那一片报国的赤诚之心想着经国济世,却道路遥远,给家里寄去的书信也很少能送达。大家都期望能有像孙弘阁那样招贤纳士的地方,而我这个平民百姓也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赏析

这首诗以暮秋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时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中提到北方军饷的留滞和南方征战的是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能够施展才华的机遇的渴望。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