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鲍叔愚邓廷献二明府同观太乙泉流觞

· 谢榛
灵源喷薄处,并驾远看来。 野鸟夕争下,山花寒自开。 流觞几曲水,倚杖半岩苔。 秋兴能同赋,谁齐潘岳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源:指太乙泉,寓意泉水有灵性,是水源的意思。
  • 喷薄:(pēn bó)形容泉水涌出来的样子,有强烈、汹涌之意。
  • 流觞(shāng):古代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后人多在水边宴集时,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把酒杯放在水上,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 秋兴:因秋日而感发的诗兴。
  • 潘岳才: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这里以潘岳的才华来比喻作诗的才华很高超。

翻译

在太乙泉泉水喷涌而出的地方,我们并驾齐驱从远处赶来观看。 傍晚时分野鸟争相飞下,山间的花儿在寒冷中独自绽放。 在这弯曲的水渠旁举行流觞曲水的活动,倚着拐杖站在半山坡的青苔上。 面对秋日美景能够一同赋诗,谁的才华能比得上潘岳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观赏太乙泉并参与流觞曲水活动的情景。诗的首联交代了地点和事件,泉水的灵秀和众人的期待跃然纸上。颔联通过对野鸟和山花的描写,烘托出一种自然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清冷。颈联详细描述了流觞曲水的场景和人们的姿态,展现出闲适惬意的画面。尾联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众人诗才的期许,同时也增添了几分文雅和趣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