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八首

· 谢榛
华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 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 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 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亭:古地名,今上海松江,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战事发生地。
  • 奏捷:取得胜利,报告胜利的消息。(奏:zòu;捷:jié)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的信号。(烽:fēng)
  • 海舰:海上的战船。
  • 天兵:指朝廷的军队。
  • 徵求:征收赋税,征调人力物力。(徵:zhēng)

翻译

在华亭尚未传来胜利的消息,西湖边却又燃起了战争的烽火。海上的贼寇战船来来去去,朝廷的军队不知道是否取得了战功。人们心中大多向着汉朝(此处借指明朝),但国家的谋划却全然倾向于东吴(此处可能指偏安一隅)。野外充斥着因赋税征敛殆尽而发出的哭声,苍茫的夜色中只有一轮寒月孤独地挂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的前两句通过“华亭未奏捷”和“烽火更西湖”,表现出战事的频繁和不利局面。接下来“海舰贼来去,天兵功有无”,写出了贼寇的猖獗和朝廷军队的战绩不明,给人一种不安和担忧的感觉。“人心多为汉,国计竟全吴”则反映了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战略的质疑,暗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两句“野哭徵求尽,苍茫寒月孤”,以野外的哭声和孤独的寒月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社会的悲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