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尧卿北渡黄河因东乃侄子宣

· 谢榛
云帆飞度大河流,应念萧条王粲楼。 近榻蛩螀孤永夜,隔河风雨共清秋。 疏才人讶成多病,厚禄天教系远忧。 南北于今厌戎马,宁容小阮竹林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粲楼:汉末王粲避乱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发去国怀乡、忧时伤乱之情。“粲”读音为“càn”。
  • 蛩螀(qióng jiāng):蟋蟀和寒蝉。

翻译

船帆飞速地行驶在大河流上,应该想到那冷清的王粲楼。 靠近床榻的蟋蟀和寒蝉在漫长的夜晚孤独地鸣叫,隔着黄河的风雨共同迎来清冷的秋天。 才疏学浅的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多病,丰厚的俸禄却让上天注定要心系远方的忧愁。 如今南北各地都对战争感到厌烦,怎能容许像阮咸那样在竹林中悠闲游玩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送范尧卿北渡黄河时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也流露出对时世的忧虑。首联通过“云帆飞度大河流”的情景,引出对王粲楼的联想,暗示了时局的动荡和友人的羁旅之愁。颔联以“近榻蛩螀孤永夜,隔河风雨共清秋”描绘出孤独清冷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无奈。颈联则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感叹才疏却多病,而丰厚的俸禄并未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人牵挂远方的忧患。尾联“南北于今厌戎马,宁容小阮竹林游”,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