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得白石玉雪不足喻置之竹泉石间大可人意也因邀云松同赋
拾得他山玉一团,光华偏映读书轩。
乍惊残雪留花砌,久讶明星浸石盆。
何处琢来秋水骨,半空吹落白云根。
诗癯自拟连城价,不共歌牛月夜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轩:小屋子。
- 白石:白色的石头。
- 玉雪:像玉和雪一样洁白的东西。
- 喻:比喻,形容。
- 竹泉石间:竹林、泉水、石头之间。
- 大可人意:很合人意。
- 云松: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
- 拾得:捡到,得到。
- 他山:别的山。
- 光华:光辉。
- 轩(xuān):有窗户的小屋。
- 乍惊:突然惊讶。
- 花砌:种着花的台阶。
- 讶(yà):惊奇,诧异。
- 浸:泡,使渗透。
- 石盆:石头做的盆。
- 琢(zhuó):雕刻,加工玉石。
- 秋水骨:形容石头的质地如秋水般纯净、有质感。
- 半空:空中。
- 吹落:这里有形容石头仿佛是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感觉。
- 白云根:白云产生的地方,这里形容石头的高洁。
- 诗癯(qú):作诗的才能。后文中用来指代诗歌。
- 连城价:价值连城,表示非常珍贵。
- 歌牛:可能指放牛时的歌唱。
- 月夜村:月色下的乡村。
翻译
我捡到了一团从别的山上得来的白色玉石,它的光芒偏偏映照在我读书的小屋里。突然惊讶于残留的雪留在了种着花的台阶上,长久地对明亮的星辰好像浸泡在石盆里感到惊奇。这石头不知是从何处雕琢而来,有着如秋水一般的质地,又好像是从半空中吹落的白云的根部。我自认为这首诗有着价值连城的价值,不愿意和在月夜乡村放牛时歌唱的人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一块白石展开描写与抒情。首联描述了作者得到白石后,其光华映照读书轩,表现出白石的珍贵和独特。颔联通过“乍惊残雪留花砌,久讶明星浸石盆”的描写,运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白石给人的视觉冲击和神秘感。颈联进一步描述白石的质地和来源,将其比作秋水骨和白云根,赋予了白石高洁的气质。尾联中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诗作的高度自信,认为其价值连城,不愿与平凡的歌牛之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展现出一种文人的自豪和清高。整首诗用词精准,意境优美,通过对白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