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 蓝仁
城南竹院似丹丘,风雨遥知客独留。 花映洞门春寂寂,茶分石鼎夜悠悠。 苏耽井近观遗迹,徐孺亭空怅旧游。 不待山灵嘲俗驾,题诗翠壑共赓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此处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寂寂:寂静冷落的样子。
  • 悠悠:长久,遥远。
  • 苏耽井:相传苏耽在此井中取水炼丹,后成仙。
  • 徐孺亭:纪念徐孺子的亭子。徐孺子,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

翻译

在城南的竹院里,这里好似神仙居住的丹丘,即便风雨交加,也能想到只有我独自留在这里。 春花映照在洞门前,春天显得寂静冷落,夜晚在石鼎中煮茶,时光悠悠漫长。 苏耽井就在附近,可去观看遗迹,徐孺亭却空空如也,让人不禁为旧日的游览而感到惆怅。 不用等山神嘲笑我这俗人的车驾,在翠绿的山谷中题诗,共同唱和酬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春游时的情景,通过对城南竹院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花映洞门、茶分石鼎,表现出作者的闲适与自在。苏耽井的遗迹和空荡的徐孺亭,引发了作者对历史和过去的思考,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最后表达了作者以题诗唱和来增添游兴的意愿。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富有韵味。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