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市声一东

读罢残书哭,夜深星月凉。 魂曾经采石,梦可到潇湘。 仅见鬼狂稚,何疑天老荒。 男儿七尺影,色笑学吴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采石: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相传李白曾在此饮酒赋诗,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溺死。(采:cǎi)
  • 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 狂稚:年少无知。
  • 吴倡:吴地的歌女。(倡:chāng)

翻译

读完残缺的书籍后哭泣,深夜时分,星星和月亮散发着清冷的光芒。 魂魄仿佛曾经到过采石矶,梦境似乎能够抵达潇湘之地。 只看到那些无知轻狂的人,为何怀疑老天也会衰老荒废呢? 身为男儿,拥有七尺之躯,却在神色和欢笑方面学那些吴地的歌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读书后的感受以及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读罢残书哭,夜深星月凉”,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书中内容的深刻触动以及深夜的清冷感。“魂曾经采石,梦可到潇湘”则通过想象,展现出诗人心灵的遨游,采石矶和潇湘之地或许代表着诗人心中的某种向往或寄托。“仅见鬼狂稚,何疑天老荒”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无知轻狂之人的不满,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男儿七尺影,色笑学吴倡”,则是对现实中一些人的批判,认为男儿应该有大丈夫的气概,而不是像吴地的歌女那样轻佻媚俗。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