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贫士二首

· 蓝仁
蟏蛸网我户,蟋蟀号我壁。 被褐不掩胫,采薇岂充食。 岁有饥寒忧,巷无车马迹。 岂知旷达观,不以贫病迫。 昔闻孔颜圣,亦有陈蔡厄。 澹然忘世虑,弦歌自朝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蟏蛸(xiāo shāo):一种蜘蛛,脚很长,喜欢在屋角、墙缝等地方结网。
  • (jìng):小腿。
  • 采薇: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终至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

翻译

蜘蛛在我的门上结网,蟋蟀在我的墙壁鸣叫。 穿着粗布短衣,遮不住小腿,采摘薇菜又怎能填饱肚子。 每年都有饥寒的忧愁,巷子里没有车马的痕迹。 哪里知道拥有旷达的观念,就不会被贫困和疾病逼迫。 往昔听闻孔子和颜回这样的圣人,也有在陈蔡之地遭受困厄的时候。 安然淡泊地忘却世间的忧虑,从早到晚抚琴歌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的生活场景,但诗人并没有被贫困所困扰,反而表达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诗的前四句通过“蟏蛸网户”“蟋蟀号壁”“被褐不掩胫”“采薇岂充食”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贫困的生活状况。然而,诗人随后强调了旷达观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拥有这种观念,就不会被贫困和疾病所迫。最后,诗人以孔子和颜回也曾遭受困厄为例,进一步说明困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淡泊和宁静。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