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莫宪副子良督学贵洲

· 谢榛
芳草都亭尽酒卮,别来春夜重相思。 我怜华月孤舟远,人讶文星万里迟。 巴国地连诸葛寨,湘江云度伏波祠。 江山自此增颜色,漫向高秋独赋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亭:城邑中的驿舍。(都:dū)
  • (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 :惊奇,奇怪。
  • 文星: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相传文曲星主文运,后被用来比喻著名的文人、文章写得好的人。
  • 巴国: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重庆一带。
  • 诸葛寨:指诸葛亮曾驻军的地方。
  •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
  • 伏波祠:为纪念汉代伏波将军马援而建的祠堂。

翻译

在城邑的驿舍里饮尽美酒,分别后在春天的夜晚我又重重地思念起你。我怜惜那华美的月光下你孤舟远行,人们惊讶你这文曲星怎么万里之遥才迟迟到达。贵州之地连接着诸葛亮曾驻军的营寨,湘江上空的云彩飘过伏波将军的祠堂。从此那江山也增添了光彩,我却只能在这深秋时节独自吟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为送莫宪副子良去贵州督学而作。首联通过在都亭饮酒作别,引出离别后的相思之情。颔联中“我怜华月孤舟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孤独的怜惜,“人讶文星万里迟”则强调了友人的才华和此去的重要性。颈联描写了贵州的历史遗迹,增添了该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尾联中“江山自此增颜色”既是对友人此去能为当地带来积极影响的期望,也暗示了友人的才能将使当地焕发出新的活力;而“漫向高秋独赋诗”则流露出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也展现了对贵州地区的美好想象。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