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赠
注释
- 陟(zhì):登高。
- 崔嵬(wéi):高大耸立的样子。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动的样子。
- 邈(miǎo):遥远。
- 盘盘:形容水流曲折回旋。
- 蹲桓(huán):形容山的样子。
- 氓(méng):百姓。
- 顽风:恶劣的风气。
- 耰(yōu)锄:一种农具,用于碎土平田的耕作。
- 嘬(zuō):吮吸。
- 斮(zhuó):砍,斩。
- 蚩蚩(chī chī):敦厚的样子,这里指愚昧无知。
- 涖(lì):到,临。
- 夷:平,消除。
- 祟(suì):灾祸,祸害。
- 暵旸(hàn yáng):干旱炎热。
- 膴(wǔ):肥沃。
- 桔槔(jié gāo):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
- 辚辚(lín lín):象声词,车行声。
- 伛伛(yǔ yǔ):弯腰曲背的样子。
- 盍(hé):何不。
- 廪腴(lǐn yú):粮仓中的粮食,这里指丰富的食物。
- 褚(chǔ):棉絮。
翻译
登上高山,望向岭南。山高大耸立,水潺潺流淌。山高水长,遥远得找不到源头。水流曲折回旋,山雄伟屹立。五岭以南,广州郡盘踞其中。这里的风俗积习顽劣,百姓也多有蛮性,行为多存奸诈。不良风气盛行,想要挽回十分困难。我为找不到治理的良才而长叹。虽叹息不已,却无法全力援手。即便出手相助,弊端积累,力量也难以奏效。
那些顽劣的风气,就像拿着耰锄的人。若能让他们放下耰锄,就能成为百姓的依靠。他们吮吸百姓的骨膏,斩断百姓的骨髓。用纸棺装着百姓的尸体,炙烤着百姓的身心。随意欺压百姓,毁坏百姓的房屋。那些被残害的百姓,都是我们的子民啊。官员应当是百姓的主人,是百姓的父母。怜悯这些顽劣的百姓,我泪如雨下。
那些奸诈的风气,百姓愚昧无知。不教导他们也不知悔改,既不受刑罚也不遵礼仪。将他们养在陋室中,如老鼠如猫头鹰般。对施加刑罚毫不惭愧,对礼仪也全然不知。只追求自己的肥甘之乐,只为自身的肥胖。如同臭蝇聚集的球体,肉上蚊子乱飞。官员到此治理,能够整顿消除这些问题。能够整顿消除,却没人知晓。
那些蛮性的风气,是百姓的灾祸。出去则表现出蛮性,回来则成为百姓的头领。残害我们善良的百姓,使百姓困苦憔悴。我们的百姓向天长号,痛苦得如痴如醉。我们的百姓无辜,心中凄惨欲坠。虽心中痛苦,却无法摆脱束缚。我公对待百姓,忧心如同哽噎。虽如此忧心,蛮风却日益肆虐,成为百姓的大患。
公大怒,说我是百姓之子,是百姓的父母。百姓是我的依靠,我要安抚百姓。百姓于我有什么,我又为了什么呢。那些顽劣的百姓,谁去归附谁做主。抓住那些归附的人,扔给狐鼠。抓住那些做主的人,扔给豺虎。顽劣的人不使百姓受残害,奸诈的人就会少一些。奸诈的人少了,善良的人谁还会去欺侮呢。将顽劣奸诈的人清除,让蛮民在外面抵御。那些蛮民,不施以恩惠就无法感化。若施以恩惠,他们就会更加放肆跋扈。如同猿猴爬上树木,占据险要之地。因此要显示威严,让他们感到畏惧。
于是招募军队,收集储备。在亲戚中磨砺,整顿军旗。我的这些整备,是为了适时取用。消灭这些蛮民,是百姓的福气。消灭这些蛮民,让百姓脱离困境。我们岭南的百姓,祝愿公万年长寿。万年保护百姓,永远赐予百姓福祉。
往昔干旱炎热,大地被烧焦烤干。春天的禾苗被焚烧枯萎,从春天到夏天。暑夏酷热,炎热且土地肥沃。桔槔汲水之声辚辚,百姓弯腰曲背疲惫不堪。说不会有秋天的收获,说全家都会饿死。公说百姓有什么罪过,百姓是如此疾苦。我是百姓的长官,是百姓的庇护者。百姓有什么罪过,却遭遇这样的灾难。这是我自己的罪过,是上天的安排。何不反省自身,祈求为百姓带来福祉。于是揭去车盖,赤脚行走,走遍十几里路。过了几十天,雨不停歇。身体疲惫肮脏,不得安宁。说浩荡的上天,不要让百姓受苦。赐予雨水,润泽我们的庄稼。我是百姓的父母,是百姓的依靠。真诚之心感动上天,于是降下甘雨。
甘雨洋洋洒洒,我们的黍米长得茂盛。我们的百姓得到公的治理,极大地缓解了疾苦。我们的百姓得到公的治理,食物丰富。我们的百姓得到公的治理,寒冷时有棉絮。我们的百姓得到公的治理,屋里有照明的火炬。愿公长命百岁,做百姓的父母。愿公长命百岁,做百姓的主宰。愿公长命百岁,哺育百姓。愿公长命百岁,谁能与公相比。
公在广州百姓中,少有赞誉之语。毁誉如同坑溪之水,是非如同织布的机杼。对憎恶的人加以排斥,对喜爱的人予以给予。谁能秉持标准之绳,千次度量斟酌。砍柴的人有歌,歌声如缕。虽歌声如缕,却不成篇章。万年的歌声,谁敢说能如尹吉甫。
赏析
这首诗以长篇的篇幅,深刻地描绘了岭南地区的种种问题和百姓的疾苦,同时表达了对治理者的期望和对美好愿景的祈盼。 诗中先描述了岭南的地理环境和不良的风俗积习,如顽风、奸风、蛮风等,这些风气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作者对这些问题表示了深切的忧虑和哀叹,同时也对治理的难度感到无奈。 接着,诗中提到了官员的责任和作用,认为官员应该是百姓的父母,应该关心和爱护百姓。作者对那些欺压百姓、贪婪奸诈的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并呼吁对他们进行惩罚。 然后,诗中描述了干旱炎热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治理者应该反思自身、祈求福祉的责任。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治理者的赞美和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为百姓的依靠和庇护,为百姓带来幸福和安宁。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揭示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