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游佛山同薛子乔阎达夫许克之赋得黄字

· 谢榛
登高待重九,风雨恐相妨。 预约来金地,迟留坐石床。 一樽乘野兴,同赋揽秋光。 天迥云全白,山空树半黄。 风声寒飒沓,日色晚苍茫。 老病偏多感,跻攀且自强。 片言干气象,千载见文章。 海右诸名士,深知谢客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金地:这里指佛山。
  • 飒沓(sà tà):形容风声。

翻译

在九月七日游览佛山,和薛子乔、阎达夫、许克之一起作诗,规定用“黄”字韵。 我本想在重阳节登高,却担心风雨会妨碍行程。我们预先约定来到佛山这个好地方,在这里停留,坐在石床上。我们一起带着野外游玩的兴致,共饮美酒,一同赋诗作对,尽情欣赏秋天的风光。天空高远,云彩洁白,山间空旷,树木大半都已变黄。风声寒冷,飒飒作响,天色渐晚,一片苍茫。我年老多病,心中颇多感慨,但还是努力攀登。只用寥寥数语,便描绘出宏大的气象,千百年后也能见到这样的好文章。山东的诸位名士,深切了解我像谢灵运一样的狂放不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九月七日游佛山的情景和感受。诗的开头表达了对重阳节登高的期待以及对风雨可能干扰的担忧。接下来描述了他们在佛山的游玩经历,如坐石床、饮酒赋诗、欣赏秋景等,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高远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空旷的山野和半黄的树木,以及寒冷的风声和苍茫的暮色,营造出一种萧索而又宏大的意境。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的老病之感,但仍然坚持攀登,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最后,诗人强调了他们所作文章的价值,并表示自己的狂放不羁被山东的名士们所理解。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