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京华

岧峣天府两金汤,妖气苍茫白日荒。 玉减香消虚少嫔,花残歌散冷朝阳。 铜驼北望沉荆棘,铁骑南侵满战场。 回首可怜关塞月,捣衣砧上为谁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岧峣(tiáo yáo):山高峻的样子。
  • 天府:指京城,这里特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两金汤:指坚固的城池。
  • 妖气:这里比喻战乱或不祥之气。
  •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白日荒:白天显得荒凉。
  • 玉减香消: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
  • 虚少嫔:指宫中美女稀少。
  • 花残歌散:比喻繁华已逝。
  • 冷朝阳:朝阳也显得冷清。
  • 铜驼:古代宫门前的一种装饰,这里代指宫殿。
  • 荆棘:比喻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铁骑:指骑兵,这里指入侵的敌军。
  • 关塞:边关要塞。
  • 捣衣砧:古代洗衣用的石板,这里指洗衣的动作。

翻译

京城如天府般高峻,城池坚固,却笼罩在战乱的苍茫妖气中,白日显得荒凉。宫中美玉般的女子和香气已消逝,花儿凋零,歌声散去,连朝阳也显得冷清。宫殿前的铜驼已沉入荆棘之中,铁骑南侵,战场遍布。回首望去,边关的月亮显得可怜,洗衣的砧板上,不知为谁而忙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末年京城的荒凉景象,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如“岧峣天府”、“妖气苍茫”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张家玉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