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促织:即蟋蟀,因其鸣声急促,故称。
- 微吟:低声吟唱。
- 闺夕:夜晚的闺房。
- 纬妇:织布的妇女。
- 惊秋: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惊讶或忧虑。
- 停机:停止织布。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织缣:织细绢。
- 织纩:织棉衣。
- 苦短:辛苦而时间短暂。
- 苦密:辛苦而密集。
- 万缕千丝:形容织物复杂精细。
- 织不成疋:织不出一匹布。疋(pǐ):古代布帛的计量单位,一疋等于四丈。
翻译
蟋蟀啊蟋蟀,你在夜晚的闺房中低声吟唱。 织布的妇女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惊讶,停下手中的织机深深叹息。 织细绢时感觉时间短暂而辛苦,织棉衣时又觉得工作密集而辛苦; 尽管织出了万缕千丝,却始终织不出一匹完整的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蟋蟀的鸣叫和织妇的太息,描绘了秋夜中妇女的辛劳和无奈。诗中“织缣苦短,织纩苦密”巧妙地运用了对仗,表达了织妇工作的艰辛和时间的紧迫。而“万缕千丝,织不成疋”则深刻反映了织妇内心的焦虑和无力感,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难以完成预期的成果,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沉重和无奈。

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