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华寺
一酌曹溪水,地灵知佛国。
坐具展四山,弥天普法力。
群峰互蛇蜒,二溪交环翼。
梵境迥以幽,玄机涵峻极。
明镜本无台,恒河胡可测。
龙蜕湫已平,虎驯究踰侐。
旃檀袅林峦,十里丹艧饰。
上乘犹太虚,宁著相与色。
宝林踰千年,谁为善知识。
闻钟觉夙缘,真如非外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坐具:指僧人打坐时所用的垫子。
- 弥天:遍布天空,形容广大无边。
-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
- 蛇蜒:形容山脉曲折蜿蜒。
- 梵境:指佛教的境界或佛教圣地。
- 玄机:深奥难解的道理。
- 峻极:极高。
- 龙蜕:传说中龙蜕皮的地方。
- 虎驯:驯服的虎。
- 踰侐:更加肃静。
- 旃檀:一种香木,这里指其香气。
- 丹艧:红色的漆,这里形容寺庙的装饰。
- 上乘:佛教中指最高的境界。
- 相与色:指外在的形相和色彩。
- 善知识:佛教中指有智慧、能指导他人修行的人。
- 夙缘:前世的因缘。
- 真如:佛教中指事物的真实本性。
翻译
品尝曹溪的水,便知此地灵秀,乃是佛国。 僧人展开坐具,四周山峦环抱,佛法之力遍布天空。 群山蜿蜒曲折,两条溪流交汇环绕。 佛教圣地幽静而深远,蕴含着深奥的道理和高远的境界。 明镜本无台座,恒河的沙数又怎能测量? 龙蜕皮的深潭已平,驯服的虎更加肃静。 旃檀香气缭绕林间,十里之内寺庙装饰着红色漆料。 最高的佛法境界如同太虚,不需要外在的形相和色彩。 宝林寺已逾千年,谁是真正的善知识? 听到钟声,觉悟到前世的因缘,真正的佛法不是外在所能得到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华寺的静谧与庄严,通过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展现了佛教圣地的神秘与深远。诗中“一酌曹溪水”即体现了对佛教圣地的敬仰,而“坐具展四山,弥天普法力”则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广大无边。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群峰互蛇蜒,二溪交环翼”,进一步以自然之景喻佛法之深邃。结尾处“闻钟觉夙缘,真如非外得”则深刻阐述了佛教的因缘观和内观修行的真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