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埔户年兄曾梅平寇录三首录二

风雨昔曾家国话,海滨今听武城歌。 一方按堵月当户,三寨投戈雨满蓑。 有脚阳春随处到,无边功德尚厓摩。 祇怜借寇天违愿,骢马潇潇振玉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埔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年兄:古代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的互称。
  • 曾梅:人名,可能是诗中提到的平寇录的主角。
  • 平寇录:记录平定盗贼或叛乱的文献。
  • 武城歌:指武城(地名)的歌谣,这里可能指当地安定和谐的景象。
  • 按堵:安定,秩序井然。
  • 投戈:放下武器,表示投降或和平。
  • 有脚阳春:比喻恩泽广泛,无处不到。
  • 无边功德:指功德广大,无边无际。
  • 尚厓摩:尚,还;厓摩,山崖,这里可能指功德高如山崖。
  • 借寇:借用盗贼的力量,这里可能指利用敌对势力。
  • 天违愿:天意与人的愿望相违背。
  • 骢马:青白色的马,常用来形容官员的坐骑。
  • 潇潇:形容风声或雨声。
  • 振玉珂:玉珂是马勒上的装饰品,振玉珂形容马行走时玉珂发出的声响,这里可能指官员出行。

翻译

风雨中,我们曾在家国之间交谈,如今在海滨听到了武城的和谐歌声。 一方土地安定如月照门户,三寨的盗贼放下武器,雨中披着蓑衣。 恩泽如同有脚的阳春,随处可到,功德广大如山崖,无边无际。 只是可怜那些借用盗贼力量的人,天意与他们的愿望相违背, 青白色的马在风声雨声中行走,玉珂发出清脆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和平与功德的赞颂。诗中通过“风雨昔曾家国话”与“海滨今听武城歌”的对比,展现了从动荡到安定的转变。后句“一方按堵月当户,三寨投戈雨满蓑”进一步以具象的画面,表达了地区的和平与盗贼的归顺。诗末的“祇怜借寇天违愿,骢马潇潇振玉珂”则透露出对那些利用敌对势力而未能如愿者的同情,同时也描绘了官员出行的庄严景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与功德的向往和赞美。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