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

· 张羽
思君千里问茅亭,忙里还能几日登。 花重雕阑晴幕启,香凝砻石午琴鸣。 醉翁喜雨应陈迹,放鹤沉香漫有名。 曾是检书当夜坐,会逢藜火访更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亭:用茅草覆盖的亭子,常指简朴的休憩场所。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晴幕:晴朗天气下的帷幕,这里指亭子的遮蔽物。
  • 砻石:磨光的石头,常用于制作琴台。
  • 午琴鸣:中午时分琴声响起。
  • 醉翁:指欧阳修,他曾自号“醉翁”。
  • 放鹤:放飞鹤,象征隐逸或高洁的生活态度。
  • 沉香:一种香料,这里可能指沉香木。
  • 检书:查阅书籍。
  • 藜火:古代用藜木点燃的火,这里指夜晚的灯光。
  • 访更生:拜访学问渊博的人。

翻译

千里之外思念你,询问那茅草覆盖的亭子,忙碌之中还能有几日能够登临。晴朗的日子里,亭子的帷幕被拉开,花儿在雕刻精美的栏杆旁显得格外繁盛,香气凝结在磨光的石头上,中午时分琴声悠扬。醉翁喜欢雨天,这已成为往事,放鹤和沉香虽有名,却也渐渐漫无目的。曾经在夜晚查阅书籍,期待着会有灯光指引我去拜访学问渊博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茅亭、花、琴声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通过提及醉翁、放鹤等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文人雅士生活的怀念。最后,诗人以夜晚检书、期待访学的场景,暗示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