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庵

寻尺袈裟地,依然列梵筵。 高城分碧柳,勺水得青莲。 幻化孤云变,声闻独鸟传。 会瞻千佛手,一指借通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寻尺: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里形容袈裟的广大。
  • 袈裟:佛教僧侣的法衣。
  • 梵筵:指佛教的仪式或场所。
  • 勺水:形容水量很少,像用勺子舀取的。
  • 青莲:佛教中常用来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
  • 幻化:变化无常,多指超自然的变化。
  • 声闻:佛教用语,指听闻佛陀说法而得道的弟子。
  • 独鸟:孤独的鸟。
  • 千佛手:指观音菩萨的千手形象,象征其广大无边的救度能力。
  • 通禅:达到禅定的境界。

翻译

在广阔如寻尺的袈裟之地,依然排列着庄严的佛教仪式。 高高的城墙边,碧绿的柳树分列,一勺清水中,青莲静静开放。 世间万物幻化无常,如同孤云般变幻莫测, 而听闻佛法,如同独鸟传递着智慧的声音。 终将瞻仰到观音菩萨的千手,只需一指,便能借力通达禅定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千手观音庵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袈裟地、碧柳、青莲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幻化、声闻等佛教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中“千佛手”和“一指借通禅”的意象,更是巧妙地传达了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和禅定境界的深远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哲理和审美情趣。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