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穆常州擢大名

论道须公等,为邦鲜匹俦。 寇无容再借,棠已任长留。 绣斧花间驿,霓旌水上洲。 下车三辅地,侠烈几人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uó):提拔。
  • 大名:地名,今河北省大名县。
  • 论道:讨论治国之道。
  • 为邦:治理国家。
  • 匹俦(chóu):匹配,相称。
  • :盗贼,这里指不法之徒。
  • :棠棣,比喻贤臣。
  • 绣斧:古代官员出巡时所持的仪仗之一,比喻官员的威严。
  • 霓旌(ní jīng):彩色的旗帜,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
  • 三辅:古代京城附近的地区,这里指京城地区。
  • 侠烈:侠义和刚烈,指有正义感的人。

翻译

讨论治国之道,必须有像您这样的公卿,治理国家,很难找到与您相匹配的人。 不法之徒已无法再借机作乱,贤臣已经可以安心长留。 您手持绣斧,在花间驿站巡视,彩旗飘扬在江中的洲渚上。 您一到京城地区下车,就有多少侠义刚烈之人被您收服。

赏析

这首作品是明代张元凯送别穆常州升任大名时所作。诗中,张元凯高度赞扬了穆常州的治国才能和威严,认为他是治理国家的难得人才。通过“绣斧”、“霓旌”等意象,描绘了穆常州巡视时的威严景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穆常州在京城地区能够收服侠义之士的期待和信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政绩的美好祝愿。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