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用唐人韵

· 张羽
浪蕊浮花谢俗尘,洛阳移种独饶春。 雨中淡泊同幽客,天与繁华斗丽人。 开向骊宫惊羯鼓,落从金谷印香尘。 东君珍重非韩令,十二雕阑许托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浪蕊浮花:形容花朵轻浮不实,这里指牡丹之外的其他花。
  • 谢俗尘:远离尘世。
  • 洛阳:指洛阳牡丹,因其盛名而闻名。
  • 独饶春:独自享受春天的美好。
  • 幽客:隐士,指牡丹在雨中的淡雅。
  • 骊宫:传说中西王母的宫殿,这里指高贵之地。
  • 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指音乐声。
  • 金谷:指金谷园,古代著名的园林,这里指牡丹落下的地方。
  • 香尘:指牡丹花瓣落地的香气。
  • 东君:指东方的神,这里可能指牡丹的守护神。
  • 韩令:指韩愈,唐代文学家,这里可能指有权势的人。
  • 十二雕阑:指精美的栏杆,这里指牡丹被珍视的环境。

翻译

那些轻浮的花朵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洛阳的牡丹独自享受着春天的恩赐。在雨中,它显得淡泊而幽雅,与隐士一般;而在天晴时,它又与繁华的丽人一较高下。它开放在高贵之地,惊动了音乐声;它落下在金谷园,留下了香气。东方的神珍视它,不亚于有权势的韩愈,它被允许在精美的栏杆旁安身。

赏析

这首作品以牡丹为主题,通过对比牡丹与其他花卉的不同,赞美了牡丹的高贵与独特。诗中,“浪蕊浮花”与“洛阳移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牡丹的非凡气质。雨中的牡丹“同幽客”,晴天的牡丹“斗丽人”,展现了牡丹多面的美。结尾处提到“东君”与“韩令”,暗示了牡丹不仅受自然之神的珍视,也得到了人间权贵的认可,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牡丹的无限赞美之情。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