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二首

幽燕今是汉西京,宫阙参差入太清。 紫禁铜龙閒夕照,绿杨缇骑散春明。 繁花总异人间色,众乐能传天上声。 盛世有谣同击壤,可知无筑和荆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燕:指古代的幽州和燕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汉西京:指汉朝的西京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 宫阙:宫殿和城楼。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太清:天空。
  • 紫禁:指皇宫,因宫中禁止平民进入,故称紫禁。
  • 铜龙:指宫殿上的铜制龙形装饰。
  • :同“闲”,空闲,这里指夕阳照在空闲的铜龙上。
  • 缇骑:指穿着红色衣服的骑兵。
  • 春明:春天的阳光。
  • 繁花:盛开的花朵。
  • 众乐:各种乐器。
  • 天上声:指美妙的音乐,如同天上传来的声音。
  • 盛世:繁荣昌盛的时代。
  • :民间流传的歌谣。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土块互相投掷。
  • 无筑:没有筑城,指和平时期。
  •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这里指刺杀的行为。

翻译

北方如今的长安,宫殿高耸入云。 紫禁城中的铜龙在夕阳下静静伫立, 红衣骑兵在春日的阳光下悠闲地散去。 盛开的花朵色彩异于人间, 众乐器奏出的音乐如同天上传来的声音。 在这个繁荣的时代,民间歌谣如同击壤游戏般流传, 可见没有筑城和刺杀的必要,因为这是一个和平的盛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长安春天的景象,通过对宫阙、铜龙、缇骑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皇城的庄严与和平。诗中“繁花总异人间色,众乐能传天上声”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美景的非凡,也暗示了盛世文化的繁荣。结尾的“盛世有谣同击壤,可知无筑和荆卿”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和对战争的否定,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