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翟生

六郡遨游二十春,千金汩没五陵尘。 彻侯争致严夫子,中贵偏寻郭舍人。 跃马大堤回玉勒,呼卢小苑吐朱茵。 长安行乐曾无负,故国何时一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郡:指中国古代的六个郡,这里泛指各地。
  • 遨游:自由地游历。
  • 二十春:二十个春天,即二十年。
  • 千金:大量的金钱。
  • 汩没:消失,埋没。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这里泛指长安。
  • 彻侯:古代官职名,这里指高官显贵。
  • 严夫子: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 中贵:中等的贵族。
  • 郭舍人: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
  • 跃马:骑马疾驰。
  • 大堤:指堤岸。
  • 玉勒:装饰精美的马勒。
  • 呼卢:呼唤仆人。
  • 小苑:小花园。
  • 朱茵:红色的垫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今西安。
  • 行乐:享受生活。
  • 无负:没有辜负。
  • 故国:故乡。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探访。

翻译

我游历了各地二十年,大量的金钱在长安的繁华中消逝。 高官显贵们都争相邀请有学问的人,中等的贵族则寻找有地位的人。 骑马疾驰在大堤上,回望装饰精美的马勒,呼唤仆人在小花园中铺上红色的垫子。 在长安享受生活,从未辜负过,但何时才能回到故乡探访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二十年的游历生活,以及在长安的繁华中金钱的消逝。诗中通过对比高官显贵和中等的贵族的不同追求,展现了社会的阶层差异。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长安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