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怀罗徵士孺文从军不果

渺渺伊人忽我思,山川回望隔黄旗。 南阳肯信能长卧,采石遥怜待出奇。 孤愤久知思汉室,同仇应共振王师。 寒光夜发芙蓉剑,正是期君出匣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渺:形容遥远或者模糊不清。
  • 伊人:指心中所思念的人。
  • 黄旗:古代军旗的一种,这里可能指战场。
  •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历史上诸葛亮曾在此隐居。
  • 采石:地名,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历史上常为军事要地。
  • 同仇:共同对抗敌人。
  • 振王师:振兴或振奋王者的军队。
  • 芙蓉剑:古代名剑,这里比喻英勇的战士。

翻译

我心中忽然思念起那位遥远的人,回望山川,只见战场上的黄旗。 南阳之地,岂能长久隐居?采石之畔,更期待你的出奇制胜。 长久以来,孤愤之中我深知你对汉室的忠诚,共同对抗敌人,应当振奋王者的军队。 寒光闪烁的芙蓉剑,正是期待你出鞘的时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战友的深切思念与期待。诗中通过“渺渺伊人”、“山川回望”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对战友的遥远思念。同时,“南阳”、“采石”等地的提及,暗含了对战友军事才能的信任与期待。最后,“芙蓉剑”的比喻,更是强调了对战友英勇出战的殷切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战友的深厚情谊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张家玉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