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山寺诗八首报恩寺

春明门外梵王家,香室经台护绛纱。 礼罢金仙新铸像,供将鹿女乍衔花。 孤云寂寂窥禅定,驯鸽栖栖听法华。 方丈自能容卓锡,何须世外有恒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梵王家:指佛寺。
  • 香室:指供奉佛像的殿堂。
  • 经台:放置佛经的台子。
  • 绛纱:红色的纱帐。
  • 金仙:指佛像。
  • 鹿女:传说中的仙女,常与佛教故事相关联。
  • 禅定:佛教修行的一种状态,指心无杂念,达到宁静。
  • 驯鸽:驯养的鸽子,常在寺庙中出现。
  • 法华:《法华经》,佛教经典之一。
  • 方丈:寺庙中的住持或高僧的居所。
  • 卓锡:指僧人持锡杖行走。
  • 恒沙:比喻极多,源自佛教中的恒河沙数。

翻译

春明门外的佛寺,香室和经台被红色的纱帐所保护。 礼拜完毕后,新铸的佛像显得庄严,鹿女似乎刚刚衔来了花朵作为供品。 孤云静静地窥视着禅定的僧人,驯养的鸽子在听讲《法华经》。 方丈的居所足以容纳持锡杖的僧人,何须去寻找世外的无数恒河沙数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金陵(今南京)报恩寺的宁静与庄严。诗人通过对香室、经台、金仙像、鹿女衔花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佛寺的神圣氛围。孤云、驯鸽的意象增添了禅意与宁静,而方丈的居所则象征着僧人的归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寺生活的向往和对禅修境界的赞美。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