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奉次篁墩先生韵

· 张羽
今雨相逢是上元,一樽残漏未辞烦。 醉眸归送鳌山尽,离思春憎锦瑟繁。 北斗高居县夜直,南山孤兴倚秋园。 十年曾是西庄旧,图卷依稀忆赠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夜: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奉次:依照次序。
  • 篁墩:地名,此处指篁墩先生,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师长。
  • 今雨:指新交的朋友。
  • 上元:即元宵节。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残漏:指夜晚将尽,漏壶中的水即将滴完。
  • 鳌山:指元宵节时搭建的灯山,形状似鳌。
  • 离思:离别的思绪。
  • 锦瑟:古代一种弦乐器,此处可能指乐声繁复。
  • 北斗:北斗七星,常用来指代方向或位置。
  • 南山: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南山,也可能是泛指南方的山。
  • 孤兴:孤独的兴致或情感。
  • 西庄:地名,可能是诗人的旧居或旧游之地。
  • 图卷:画卷。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赠言:赠送的话语或诗句。

翻译

在元宵节的夜晚,我依照篁墩先生的韵脚作诗。与新交的朋友相聚,尽管夜已深,我们仍不辞劳苦地举杯畅饮。醉眼朦胧中,我目送着灯火辉煌的鳌山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思绪,春天的乐声似乎也变得繁复,让人更加感伤。北斗七星高悬,我在夜班中孤独地思念着南山下的秋园。十年前,我曾在西庄有过一段旧时光,那些画卷中的赠言,如今依稀在记忆中浮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宵夜的景象与情感,通过“今雨”、“残漏”、“鳌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离思春憎锦瑟繁”一句,巧妙地将春天的繁花与离别的思绪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结尾回忆西庄旧时光,图卷中的赠言依稀可忆,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眷恋。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