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道院

· 张羽
玉洞泉香草自春,丹楼南下瞰城闉。 青衣童子曾来地,白石先生过去身。 九转炉寒销宿火,七真堂古锁秋尘。 松间道士多凡骨,未省谁为出世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洞:指道观中的洞府,寓意仙境。
  • 泉香草:指泉水旁的香草,象征自然之美。
  • 丹楼:红色的楼阁,常指道观或仙人居住的地方。
  • :俯视。
  • 城闉:城门外的曲城。
  • 青衣童子:指道观中的小道士或仙童。
  • 白石先生: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
  • 九转炉:指炼丹炉,九转表示炼丹的复杂过程。
  • 宿火:指长时间不熄的火。
  • 七真堂:指供奉七位真人的殿堂。
  • 锁秋尘:形容殿堂久未打扫,积满了秋天的尘埃。
  • 松间道士:指在松树下修行的道士。
  • 凡骨:指普通人的身体,与仙人的“仙骨”相对。
  • 出世人:指出家修道的人,或指已得道成仙的人。

翻译

玉洞中的泉水散发着香草的清新,春意盎然;红色的楼阁在南方俯瞰着城门外的曲城。 青衣的童子曾在这里嬉戏,而白石先生则已成过去之身。 九转的炼丹炉中,寒冷的火焰已熄灭;七真堂内,古老的殿堂被秋尘所封锁。 松树下的道士们,都是凡人的骨肉,不知其中谁才是真正的出世之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道院的静谧与神秘,通过对道院内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道家文化的深邃与超脱。诗中“玉洞泉香草自春”等句,以自然景物象征道家的清净与生机,而“九转炉寒销宿火”等句则暗喻修炼之路的艰辛与不易。结尾的“松间道士多凡骨,未省谁为出世人”则引发了对真正修道者的思考,表达了对于道家修炼境界的向往与探寻。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