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答钱邑博孔易三首

· 张羽
儒官散地列清流,近领恩光出上州。 诗酒聊同尘外赏,容颜迟惜镜中秋。 才同伏骥堪先致,史继悲麟会晚修。 谁念廉贫藏万卷,富儿容易置书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儒官:指从事教育或学术研究的官员。
  • 散地:指闲散之地,这里指不担任重要职务的地方。
  • 清流:指清高的文人。
  • 恩光:指皇帝的恩宠。
  • 上州:指地位较高的州。
  • 尘外赏:指超脱尘世的欣赏。
  • 镜中秋:比喻时光流逝,容颜衰老。
  • 伏骥:指隐伏的骏马,比喻有才能而未被发现的人。
  • 悲麟:指悲伤的麒麟,比喻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幸。
  • 晚修:指晚年才得以修习或得到认可。
  • 廉贫:指廉洁而贫穷。
  • 置书楼:指建造藏书楼。

翻译

在闲散之地担任儒官,位列清高的文人之中,最近因皇帝的恩宠而得以离开高位的州。以诗酒相伴,享受超脱尘世的乐趣,却也惋惜时光流逝,容颜在镜中显露衰老。才华如同隐伏的骏马,应该先被发现,而历史上的悲麟故事则预示着才能的人可能会晚些得到认可。有谁会想到,那些廉洁而贫穷的人收藏了万卷书籍,而富家子弟却轻易就能建造藏书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才华未被充分认可的感慨,同时也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表示了不满。诗中运用了“伏骥”和“悲麟”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有才能者的境遇。结尾的对比,突出了廉洁贫士与富家子弟在文化积累上的差异,反映了作者对知识与财富关系的深刻思考。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