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诗十首

秦人谋席卷,六国俱吞声。 季子起闾阎,鼓舌能倾城。 揣摩天下事,了若指掌明。 连亲从自合,投隙离其衡。 廿载函谷关,晏然无甲兵。 计画良亦伟,权变业已行。 惜哉侈金多,所至令人轻。 卒被反间死,夙昔空营营。 不肯帝秦者,齐有鲁先生。 功成不受赏,千载多令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子:指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 闾阎:古代平民居住的地区,也指平民。
  • 鼓舌:比喻能言善辩。
  • 揣摩:仔细思考,推敲。
  • 了若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 连亲:联合亲近的人。
  • 投隙:利用空隙,趁机。
  • 离其衡:破坏对方的平衡。
  • 廿载:二十年。
  • 晏然:平静,安宁。
  • 甲兵:指军队。
  • 权变:权宜之计,变通。
  • 侈金:奢侈的金钱。
  • 反间:利用间谍破坏敌人内部团结。
  • 夙昔:往日,从前。
  • 营营:忙碌,劳碌。
  • 帝秦:向秦国称帝。
  • 鲁先生:指鲁仲连,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
  • 令名:美好的名声。

翻译

秦国图谋席卷天下,六国都噤声不敢反抗。苏秦从平民中崛起,凭借口才能够倾覆城池。他深思熟虑天下大事,对局势了如指掌。通过联合亲近的人,趁机破坏对方的平衡。二十年间,函谷关平静无战事。他的计策确实伟大,权宜之计也已实施。可惜他奢侈的金钱太多,所到之处令人轻视。最终被反间计害死,往日忙碌徒劳无功。不愿向秦国称帝的,齐国有鲁仲连先生。功成后不愿接受赏赐,千百年来享有美好的名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苏秦和鲁仲连的对比,展现了两位战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不同命运和价值观。苏秦虽有雄才大略,但因奢侈和轻视而终遭失败;鲁仲连则以其高尚的品格和拒绝赏赐的行为,赢得了千古美名。诗中透露出对权谋和金钱的批判,以及对道德和名声的推崇。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