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十首
英雄树大业,端倪莫可循。
出处更险夷,变化驱鬼神。
释来有莘野,投竿渭水滨。
潜龙岂久淹,跃渊始见鳞。
落落屠与钓,相继拥朱轮。
尺蠖具至理,其屈求以伸。
蠛蠓能飞扬,灵贵矧乃人。
大禹惜寸晷,分阴当自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倪:头绪,迹象。
- 出处:指出仕和隐退。
- 险夷:危险和平安。
- 莘野:古代地名,指商朝贤相伊尹的故乡。
- 投竿:放下钓竿,比喻隐退。
- 渭水滨:渭水边,传说姜太公曾在此钓鱼。
- 潜龙:比喻隐居的贤才。
- 跃渊:从深渊中跃出,比喻贤才显露头角。
- 朱轮:古代高官所乘的红漆车轮的车子。
- 尺蠖:一种昆虫,行动时身体弯曲伸展,比喻屈伸自如。
- 蠛蠓:一种小昆虫,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灵贵:指具有灵性和尊贵的人。
- 寸晷: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比喻时间短暂。
- 分阴:指短暂的时间。
翻译
英雄建立伟大的事业,其迹象难以捉摸。 无论是出仕还是隐退,都伴随着危险与平安,变化莫测,仿佛能驱使鬼神。 有人像伊尹一样在莘野放下权柄,有人像姜太公一样在渭水边投竿隐居。 那些隐居的贤才不会长久埋没,终将在适当的时机显露头角。 曾经的屠夫和钓者,相继坐上了高官的朱轮车。 尺蠖这种昆虫的屈伸自如,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屈是为了求得伸展。 微小的蠛蠓尚且能飞扬,何况是具有灵性和尊贵的人呢? 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我们更应当珍视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英雄、隐士和时间价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事业的崇敬、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珍惜的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潜龙跃渊”、“尺蠖屈伸”,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英雄和隐士的不同命运和选择。同时,通过对“寸晷”和“分阴”的提及,强调了时间的宝贵,激励人们要珍惜每一刻,努力奋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