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明举御史贡院诗

白昼春雷起剑池,鱼龙争奋应新期。 银袍照日光唐典,绣斧生风肃汉仪。 愿得群贤扶世治,尽令四海转春熙。 昔年辛苦今衰白,坐听寒声漏箭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作诗所用韵脚的次序来和诗。
  • 李明举: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官员。
  • 贡院: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
  • 银袍:指官员的服饰。
  • 绣斧:指官员的仪仗。
  • 世治:指国家的治理。
  • 春熙:春天的繁荣景象。
  • 衰白:衰老,头发变白。
  • 漏箭:古代计时器中的部件,用来指示时间。

翻译

白天,春雷从剑池中响起,鱼龙争相奋起迎接新的时期。 官员们穿着银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是唐朝的典制;绣斧在风中肃穆,彰显汉朝的礼仪。 愿众多贤能之士共同扶持国家的治理,让整个四海都转变成春天的繁荣景象。 昔日的辛苦如今已化作白发,我坐着听着寒声,漏箭缓缓地指示着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雷、鱼龙等自然景象,以及银袍、绣斧等官场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期待和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望。诗中“愿得群贤扶世治,尽令四海转春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切期盼。结尾处的“昔年辛苦今衰白,坐听寒声漏箭迟”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深沉与韵味。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