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定父赴云中谒张中丞

汉家西北云中郡,大漠苍苍鸟飞尽。 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 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 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 烽火曾照甘泉宫,幽并亦在胡尘中。 君王抚髀思颇牧,玺书夜册将军功。 山东才人近开府,帷幄运筹似其祖。 绝驱区脱静芦笳,尽日辕门寝鼙鼓。 黄郎任侠二十馀,手持一尺司马书。 西投开府献奇策,分庭愿作诸侯客。 燕郊去骑嘶春草,狐白之裘紫貂帽。 边风二月吹马倒,一川碎石飞如扫。 杨六寨前人迹稀,阴山何处飞狐道。 匕首腰间照雪光,檄成楯鼻不可当。 班生早勒燕然石,归来典秘兰台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中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
  • 大漠:指广阔的沙漠。
  • 代马:指古代代地的马,代地大致在今河北省北部。
  • 斥边:边疆的斥候,即侦察兵。
  • 秦人榆柳:指秦地的榆树和柳树,这里代指秦地。
  • 纥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在今山西省北部。
  • 雁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 句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在今山西省北部。
  • 稒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
  • 受降城:古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城池。
  • 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 甘泉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 幽并:指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大致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一带。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山东才人:指山东地区的杰出人才。
  • 开府:指设立府署,自选僚属。
  • 区脱:指边疆的防御工事。
  • 芦笳:古代的一种乐器,用芦苇制成。
  • 辕门:古代军营的正门。
  • 司马书:指古代官员的文书。
  • 燕郊:指燕地的郊外。
  • 狐白之裘:用狐白皮制成的裘衣,非常珍贵。
  • 紫貂帽:用紫貂皮制成的帽子。
  • 杨六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阴山:山脉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 飞狐道:古代的交通要道,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一带。
  • 匕首:短剑。
  • :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楯鼻:盾牌的把手。
  • 班生:指东汉班超,曾出使西域。
  • 燕然石:指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境内,班超曾在此刻石记功。
  • 兰台郎: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图书档案。

翻译

汉朝的西北方是云中郡,那里大漠苍苍,鸟儿飞尽。代地的马匹在风沙中远赴边疆,秦地的榆树和柳树因边镇而得名。纥干地势高耸,与雁门关相隔,句注斜连,靠近稒阳。何时建成了三座受降城,如今单于的射猎和放牧又有谁来过问?烽火曾照亮甘泉宫,幽州和并州也曾陷入胡尘之中。君王抚髀思索,想起了颇牧,夜晚颁发玺书,表彰将军的功绩。山东的才子近来开府,运筹帷幄,如同他的祖先。边疆的防御工事静悄悄,芦笳声不再响起,辕门整天安静,鼙鼓不再敲响。黄定父二十多岁,任侠好义,手持一尺长的司马文书。他西行投奔开府,献上奇策,希望能成为诸侯的宾客。燕郊的骑手在春草中嘶鸣,穿着狐白裘衣,戴着紫貂帽。边疆的二月风吹得马儿倒地,一川的碎石飞舞如扫。杨六寨前人迹稀少,阴山何处是飞狐道?腰间的匕首照亮雪光,写成的檄文锐不可当。班超早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归来后担任兰台郎,管理秘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定父赴云中谒见张中丞的壮丽场景,通过对边疆风光和历史典故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苍凉与壮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整体语言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黄定父的赞美和对边疆英雄的敬仰。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