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典谒(diǎn yè):古代指掌管宾客迎送等礼仪的官员。
- 句胪(jù lú):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因进士科考试有“句读”一科,故称。
- 石渠(shí qú):古代指藏书的地方,这里指皇家图书馆。
- 三府:指中央政府的三个重要机构,即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 贤良:指有才德的人。
- 爰(yuán):于是。
- 季奏:指按顺序奏事。
- 五侯:指多位贵族或高官。
- 笔札(bǐ zhá):指书写用的文具。
- 子云书:指书写工整、有文采的书法。
- 赋客:指擅长作赋的文人。
- 游泛(yóu fàn):泛舟游玩。
- 燕居(yàn jū):闲居,安逸地居住。
- 交戟(jiāo jǐ):指宫廷卫士手持的长戟交叉,象征宫廷的庄严。
- 明盛日:指国家昌盛的时期。
- 蓑笠(suō lì):指农夫或渔夫的装束,这里指隐居生活。
- 狎樵渔(xiá qiáo yú):亲近樵夫和渔夫,指过简朴的隐居生活。
翻译
汉朝时,掌管宾客迎送礼仪的官员非常重要,你曾与众多学者一同在皇家图书馆商议国家大事。中央政府的贤良之士按顺序奏事,多位贵族或高官的文书书写得工整而有文采。你乘舟游玩,如同那些擅长作赋的文人,居住的楼阁宛如仙人般安逸。在国家昌盛的时期,宫廷卫士手持的长戟交叉,象征着庄严,怎能容许你过上简朴的隐居生活,亲近樵夫和渔夫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冯鸿胪的尊贵身份和才华横溢,通过对比宫廷的庄严与隐居的简朴,表达了对冯鸿胪在国家昌盛时期应有所作为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如“石渠”、“三府”、“五侯”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冯鸿胪的赞赏之情。同时,诗句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