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泛舟过法海寺西寻九曲池

晨出广陵城,气候喜晴旭。 生烟织前林,杂英纷满瞩。 长河理轻舟,宾朋偶相逐。 周览问故基,兴没半平陆。 灌木傍禅栖,回溪荫修竹。 十里萤苑西,往化灭已促。 曲池饮牛羊,高台登樵牧。 昔人弃九五,大业消百六。 荒哉锦帆行,运去伤陵谷。 柔脆何足哀,氛昏荡倾覆。 释兹愤懑情,且寓登临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漕河:古代用于运输粮食的河道。
  • 法海寺:寺庙名。
  • 九曲池:地名,指曲折的池塘。
  • 广陵城:今江苏扬州。
  • 晴旭:晴朗的阳光。
  • 杂英:各种花朵。
  • 萤苑:古代皇家园林,以萤火虫闻名。
  • 九五:指帝王之位。
  • 百六:指百六阳九,古代术数家认为的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之厄。
  • 锦帆:指华丽的船帆,这里代指皇家船只。
  • 陵谷:比喻世事变迁。

翻译

清晨离开广陵城,天气晴朗令人欣喜。前方林木间烟雾缭绕,各种花朵缤纷夺目。在长河上轻轻划着小舟,宾朋们偶尔相随。四处游览询问旧址,兴衰变迁已成平地。灌木丛旁是禅修之地,曲折的溪流旁长满了修竹。在萤火虫苑的西边,往昔的繁华已迅速消逝。弯曲的池塘边有牛羊饮水,高台上樵夫和牧童在登高。昔日帝王放弃了皇位,大业也随之消逝。荒废的皇家船只行驶过,时运不济令人感慨世事变迁。柔弱的事物何足悲哀,混乱中一切都被颠覆。释放这郁闷的情绪,暂且寄托在这登高望远的景色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离开广陵城,泛舟于漕河之上,寻访法海寺西边的九曲池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生烟织前林”、“杂英纷满瞩”,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如“昔人弃九五,大业消百六”,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历史之思,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