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舄(zhàng xì):指拄着拐杖行走。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指祭祀。
- 两楹(liǎng yíng):指房屋的两侧柱子,这里象征着祠堂。
- 鹿印:指鹿的足迹。
- 砌苔(qì tái):指台阶上的苔藓。
- 坛树:指祠堂周围的树木。
- 江门:地名,这里指白沙先生的故乡。
- 经笥(jīng sì):指装书的箱子,比喻学问。
- 通家:指有学问的家庭。
- 孔融: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学问和才华著称。
翻译
我拄着拐杖,遗憾不能与你一同游历这著名的山川,如今只能看着你在白云中的祭祀之地。 祠堂两侧的柱子,难道只是梦中的奠基吗?一亩之地,依然保存着后代的宫殿。 台阶上鹿的足迹被苔藓覆盖,暮霭沉沉,鸟儿在祠堂周围的树木上栖息,已是秋风萧瑟。 江门之地,你曾传授学问,岂止是有学问的家庭,简直像孔融一样博学多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白沙先生的敬仰之情。诗中,“杖舄名山恨不同”一句,既表达了对未能与白沙先生同游的遗憾,也暗含了对白沙先生高尚品格的向往。“两楹岂梦当时奠,一亩犹存后代宫”则通过对祠堂的描绘,展现了白沙先生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对白沙先生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白沙先生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