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卿住白鹿洞寄怀一首

余昔过湓城,严冬滞风雪。 望山魂爽飞,泥潦不可越。 石镜思一窥,松门未由谒。 将巢庐阜云,空弄蠡湖月。 归来岁十奔,风壤殊楚粤。 缅怀白鹿踪,世往声华揭。 榛莽掩精庐,云霞护缃帙。 硕儒遗教存,弦歌满岩穴。 有美山阿人,避諠得栖拙。 聆涧锵鸣璆,扪崖引藟葛。 身将山泽癯,道以沉冥悦。 场藿谢嘉招,烟萝企前哲。 仰止行可跻,独往志孰辍。 折麻寄深衷,所思在天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湓城: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泥潦:泥泞的水坑。
  • 石镜:指庐山上的石镜峰。
  • 松门:指庐山上的松门峡。
  • 庐阜:指庐山。
  • 蠡湖:指鄱阳湖。
  • 风壤:风土,指地理环境和气候。
  • 白鹿踪:指白鹿洞书院,古代著名的书院。
  • 声华:声誉和荣华。
  • 榛莽:杂草丛生。
  • 精庐:指书院或学舍。
  • 缃帙:指书籍。
  • 硕儒:指学问渊博的学者。
  • 弦歌:指读书声。
  • 山阿人:指隐居在山中的人。
  • :喧闹。
  • 栖拙:隐居,过简朴的生活。
  • 鸣璆:指清脆的流水声。
  • 扪崖:攀登山崖。
  • 藟葛:藤蔓植物。
  • 山泽癯:指清瘦的山林隐士。
  • 沉冥:深沉隐晦,指深奥的道理。
  • 场藿:指田间的豆类植物。
  • 烟萝:指山中的雾气和藤萝。
  • 前哲:指古代的贤人。
  • 折麻:指折断麻杆,古代用以寄托思念。
  • 天末:天边,指远方。

翻译

我曾在严冬时节经过湓城,被风雪所困。望着远处的山峰,魂魄仿佛飞去,但泥泞的水坑却无法跨越。我渴望一窥石镜峰,却未能拜访松门峡。本想在庐山云中筑巢,空自欣赏鄱阳湖的月光。归来后十年奔波,地理环境和气候在楚粤之间大不相同。怀念白鹿洞书院的踪迹,世事变迁,声誉和荣华已成过去。杂草掩盖了书院,云霞守护着书籍。硕儒的教诲犹存,读书声响彻岩穴。有位美人在山中隐居,避开喧嚣,过着简朴的生活。聆听清脆的流水声,攀登山崖,拉着藤蔓。身体如同清瘦的山林隐士,深奥的道理带来内心的愉悦。谢绝了美好的邀请,向往山中的雾气和藤萝,追随古代贤人的足迹。仰望高山,行进可以攀登,独自前行的志向无人能停止。折断麻杆寄托深深的思念,所思之人远在天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书院的怀念。通过描述自己在湓城的经历和对庐山的渴望,诗人展现了对自然和学问的追求。诗中“缅怀白鹿踪,世往声华揭”等句,既表达了对白鹿洞书院的敬仰,也反映了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