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南硕隐篇
梅鋗岭外秦时关,西樵以南皆仙山。硕人薖轴可望不可到,千岩万壑溪潺湲。
虹桥似宴曾孙处,龙湫即是东瓯路。台岳飞来一片霞,天窗散作晴空雾。
树树五柳丝,山山丛桂枝。何期招隐客,但咏归来辞。
白云洞口杳无极,考槃在涧差堪适。岂为山公高阳池,不知丞相平泉石。
五色清波映凤毛,双栖丹穴齐鹓翼。于陵可灌,伯成可耕,硕人且蜡樵中屐。
君不见汝南袁夏甫,身却公车步,后人袭汉三公府。
君不见襄阳庞德公,深居鹿门中,有子仕魏诸士宗。
硕人隐矣多寿祉,夏甫德公亦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鋗(méi xuān):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指代古代的边远地区。
- 西樵:山名,位于广东省。
- 硕人: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 薖轴(kē zhóu):指隐居的地方,比喻隐士的居所。
- 龙湫:瀑布名,此处泛指瀑布。
- 东瓯:古代地名,今浙江温州一带。
- 台岳: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
- 天窗:山洞名,此处指山洞。
- 考槃(kǎo pán):指隐居生活。
- 山公:指山涛,西晋名士。
- 高阳池: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 丞相平泉石:指丞相的园林,此处泛指高官的居所。
- 于陵: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 伯成:人名,具体不详,此处指隐士。
- 蜡樵中屐:指隐士穿着的木屐。
- 汝南袁夏甫:人名,具体不详,此处指隐士。
- 襄阳庞德公:人名,东汉末年隐士。
- 鹿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
翻译
在梅鋗岭外的秦时关隘,西樵山以南皆是仙山。品德高尚的隐士居住在可望而不可及的隐居之地,那里有千岩万壑,溪水潺潺。 虹桥仿佛是曾孙宴请的地方,龙湫瀑布就像是通往东瓯的路。天台山飞来一片霞光,天窗散作晴空的雾气。 每棵树都像五柳先生那样垂着丝,每座山都像丛桂那样枝繁叶茂。何曾想到会招来隐士,只是吟咏归来的诗篇。 白云洞口深远无边,隐居在山涧中颇为适宜。并非为了山涛的高阳池,也不知丞相的平泉石。 五色清波映照着凤凰的羽毛,双栖的丹穴鸟齐飞如鹓翼。于陵可以灌溉,伯成可以耕作,品德高尚的隐士在樵中穿着木屐。 你看不见汝南的袁夏甫,身却公车步,后人继承了汉代三公的府邸。 你看不见襄阳的庞德公,深居在鹿门中,有子在魏国为诸士所宗。 品德高尚的隐士隐居后多有长寿和福祉,袁夏甫和庞德公也是如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梅鋗岭外秦时关”、“西樵以南皆仙山”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同时,通过对隐士生活的具体描写,如“白云洞口杳无极”、“考槃在涧差堪适”,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和自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