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寺送徐子与谪长芦

回首金门感慨多,汉家迁客一悲歌。 玉珂秋散祇园树,宝剑寒生易水波。 郡里太行新雁起,尊前渤海白云过。 主恩不遣长沙去,咫尺承明鬓已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法寺: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明代时为文人雅士常去之地。
  • 徐子与:即徐中行,明代文人,曾因直言被贬。
  • :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 长芦: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境内。
  • 金门:指皇宫的门,代指朝廷。
  • 迁客:被贬谪的官吏。
  • 悲歌:哀怨的歌曲,此处指表达哀怨的诗文。
  • 玉珂:玉制的马勒装饰,代指高贵的身份或装饰。
  • 祇园:佛教中的圣地,此处指弘法寺。
  • 宝剑:象征武士或忠诚的象征。
  • 易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古代常有悲壮的故事发生于此。
  • 太行:山脉名,位于华北平原西部,此处可能指北方的边疆。
  • 新雁:新来的雁,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或远方的消息。
  • 尊前:酒杯前,指宴会或聚会。
  • 渤海:海域名,位于中国东北部。
  • 白云:象征远方的思念或自由的向往。
  • 主恩:皇帝的恩典。
  • 长沙: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古代常作为贬谪之地。
  • 承明:指皇宫,此处指皇帝的身边。
  • 鬓已皤:鬓发已白,形容年老。

翻译

回首望向皇宫,心中感慨万千,汉家的贬谪者在此悲歌一曲。秋风中,玉珂的声音在祇园的树间消散,宝剑的寒光在易水的波涛中闪烁。太行山脉上,新来的雁群起飞,酒杯前,渤海上的白云悠悠飘过。皇帝的恩典未让我去往长沙,虽然近在咫尺的皇宫,我的鬓发却已斑白。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徐子与被贬长芦的同情与感慨。诗中通过“金门”、“迁客”、“悲歌”等词语,描绘了被贬谪者的悲哀与无奈。同时,运用“玉珂”、“宝剑”、“易水”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和历史厚重感。结尾处的“主恩不遣长沙去,咫尺承明鬓已皤”则透露出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与自身年华老去的无奈,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