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篇送丘谦之

秋风吹飞蓬,忽复天一涯。 君起巴渝舞,我为巴渝歌。 阆中古渝水,賨民万馀家。 扶义从汉王,中原定山河。 蹈厉矛弩间,猛锐不可加。 茄下朱鹭飞,巴渝乐如何。 雍梁延万里,膏田沃且多。 至今珥双流,华阳郁嵯峨。 楚材挺明牧,表之岷与嶓。 江汉先炳灵,讴者能中和。 前绥促往驾,祇役毋蹉跎。 君其茂嘉猷,泽洽巴渝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渝:指古代巴国和渝国,即今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
  • 丘谦之: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阆中:地名,今四川阆中市。
  • 賨民:古代巴人的一支,居住在今四川东部。
  • 扶义:支持正义。
  • 汉王:指汉朝的刘邦。
  • 蹈厉:形容行动迅猛。
  • 矛弩:古代兵器,矛和弩。
  • 茄下:指古代乐器“茄”下。
  • 朱鹭:红色的鹭鸟,这里指舞蹈中的动作。
  • 雍梁:古代地名,指陕西和四川一带。
  • 珥双流:指成都的双流区。
  • 华阳:指华山以南的地区,即四川一带。
  • 郁嵯峨:形容山势高耸。
  • 岷与嶓:指岷山和嶓冢山,均在四川境内。
  • 炳灵:显赫的灵气。
  • 讴者:歌者。
  • 中和:和谐中正。
  • 前绥:前导。
  • 祇役:奉命执行任务。
  • 蹉跎:虚度光阴。
  • 嘉猷:美好的谋划。
  • 泽洽:恩泽广被。

翻译

秋风中,飞蓬随风飘荡,转眼间已到了天涯海角。你跳起了巴渝的舞蹈,我则唱起了巴渝的歌谣。阆中古城旁的渝水边,住着上万的賨民。他们支持正义,跟随汉王,最终平定了中原的山河。在矛和弩的交织中,他们的行动迅猛而勇猛无比。在乐器的伴奏下,红色的鹭鸟在舞蹈中飞翔,巴渝的乐曲是多么美妙。雍梁之地延伸万里,肥沃的田地众多。至今,双流区依然繁荣,华阳地区的山峦高耸。楚地的才子在这里担任明牧,岷山和嶓冢山见证了这一切。江汉之地先显灵气,歌者的歌声和谐中正。前导催促着前行,奉命执行任务,不要虚度光阴。愿你提出美好的谋划,让恩泽广被巴渝的波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巴渝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展现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诗中,“秋风吹飞蓬”一句,以飞蓬随风飘荡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巴渝地区的深情向往。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巴渝舞和巴渝歌,以及賨民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巴渝人民的热情和勇敢。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巴渝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这里能够继续繁荣昌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对巴渝地区的热爱和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