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方永叔兼怀朱子厚

白下音书久未通,劳题尺牍问飘蓬。 才人宛洛风流在,公子夷门节侠雄。 双阙晓云笼楚树,万家春雨滞江鸿。 东都作赋非吾事,綵笔偏能让国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下:地名,今南京。
  • 音书:书信。
  • 尺牍:书信。
  • 飘蓬:比喻行踪不定。
  • 才人:有才华的人。
  • 宛洛:地名,指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风流:指才华横溢。
  • 公子:贵族子弟。
  • 夷门:地名,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
  • 节侠:有气节和侠义的人。
  •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 楚树:楚地的树木,泛指南方。
  • 万家春雨:形容春雨滋润大地,生机勃勃。
  • 江鸿:江上的大雁,比喻远行的人。
  • 东都:指洛阳。
  • 綵笔:有文采的笔,指文才。
  • 国工:国家的工匠,这里指有才华的人。

翻译

南京的书信久未通达,劳烦你题写书信询问我飘泊的行踪。中原地区的才子依然才华横溢,贵族子弟在夷门展现出气节和侠义。宫殿前的楼观被楚地的树木笼罩在晨雾中,春雨滋润着大地,远行的人如同江上的大雁。在洛阳作赋并非我的事务,我偏爱用有文采的笔让有才华的人赞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才华的赞美。诗中通过“白下音书”、“飘蓬”等意象,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涯。同时,“才人宛洛”、“公子夷门”等词句,既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隐含了对才华和气节的赞美。结尾的“綵笔偏能让国工”则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才的自信和对友人才华的敬仰。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雅致与情怀。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