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衡仲至杨州
吾弟风尘色,淮南见欲惊。
入门先问母,束带独怜兄。
海月照征袂,江烟沾客缨。
松斋频共坐,花径每随行。
病齿能挥药,消中亦引觥。
灯前儿女恋,榻下笑谈声。
不及姜肱被,山家枕簟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仲:人名,诗人的弟弟。
- 风尘色:形容旅途的劳累和风尘仆仆的样子。
- 淮南:地名,指扬州一带。
- 束带:整理衣带,表示恭敬。
- 征袂:旅途中穿的衣袖。
- 客缨:旅客的帽带。
- 松斋:指清幽的居所。
- 花径:花间的小路。
- 病齿:牙齿有病。
- 消中:消遣之中。
- 引觥:举杯饮酒。
- 姜肱被:典故,出自《后汉书·姜肱传》,姜肱与弟共被而眠,表示兄弟情深。
- 枕簟:枕头和竹席。
翻译
我的弟弟风尘仆仆地来到扬州,我见到他时几乎要惊呆了。他一进门就急切地询问母亲的情况,整理好衣带后,独自怜爱地看着我这个哥哥。海上的月光照在他旅行的衣袖上,江上的烟雾沾染了他的帽带。我们常常一起坐在清幽的居所里,一起走在花间的小路上。他虽然牙齿有病,但仍能挥动药物,在消遣中也会举杯饮酒。灯前,他对儿女充满眷恋,床下传来我们欢笑交谈的声音。虽然我们不像姜肱那样共被而眠,但在山间的家中,我们的情感同样深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其弟弟重逢的温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海月照征袂,江烟沾客缨”,营造出一种旅途的艰辛与重逢的喜悦交织的氛围。同时,诗中多次提及家庭和亲情,如“入门先问母”和“灯前儿女恋”,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温暖。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