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前一夕用韵酬秦陈朱三同僚枉集时秦有出守之命秦以恤刑使者行朱转左寺与余同署
长安节序总堪怜,去住相看况别筵。
观出蜚廉朝紫阁,馆开碣石傍青天。
茅柴半落屠苏后,苜蓿羞供粉荔前。
莫向路岐频击筑,酒人谁似和歌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京城。
- 节序:节令,时节。
- 蜚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指某种吉祥的象征。
- 碣石: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高大的石头或山石。
- 茅柴:指简陋的房屋。
- 屠苏:古代一种酒,常在春节饮用。
- 苜蓿:一种植物,常用来喂马,这里可能指简单的食物。
- 粉荔:可能是指荔枝,这里指美味的食物。
- 路岐:岔路,这里指分别的地方。
- 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演奏音乐。
- 酒人:饮酒的人。
- 和歌年:指能歌善舞的岁月。
翻译
在京城的每一个时节都令人留恋,更何况是在离别之际的宴席上相互凝视。早晨在紫阁前观看神兽蜚廉,晚上在青天旁的高大石头旁开设馆舍。简陋的房屋在春节后显得有些破旧,简单的食物在美味的食物前显得羞愧。不要在分别的地方频繁演奏音乐,饮酒的人中谁能像那些能歌善舞的岁月一样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京城离别之际的深情场景,通过对时节、景物和食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蜚廉”、“碣石”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