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喻水部邦相留酌得颜字

楚歌何自入燕关,闻是恩深早赐环。 兰芷并含公子泪,芙蓉双照逐臣颜。 句因谢客题精舍,疏与匡君乞障山。 他日清觞那可共,天涯吾已倦知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赐环:赐予玉环,古代用以表示召回被贬谪的官员。
  • 兰芷:兰花和芷草,这里比喻高洁的品格。
  • 公子泪:指贵族子弟的泪水,这里暗指作者自己的哀愁。
  • 芙蓉: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
  • 逐臣:被贬谪的官员。
  • 谢客:谢灵运,东晋著名诗人,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精舍:修行的地方,这里指诗人的居所。
  • 匡君:指匡扶君主,这里可能指辅佐君主的贤臣。
  • 障山:屏障般的山,比喻保护或障碍。
  • 清觞:清酒,这里指清雅的聚会。
  • 知还:知道归途,指归隐或归家。

翻译

楚地的歌声如何传入燕国的关隘,听说是因为深厚的恩情而早早被召回。 兰花和芷草都含着贵族子弟的泪水,荷花双双映照着被贬谪的臣子的面容。 诗句因谢灵运而题写在精舍,奏疏与匡扶君主的贤臣乞求屏障般的山。 将来清雅的聚会哪还能共同参与,在天涯我已经厌倦了,知道归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被贬谪生活的感慨和对归隐的向往。诗中,“兰芷并含公子泪,芙蓉双照逐臣颜”巧妙地运用了兰芷和芙蓉的意象,既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又暗示了其高洁的品格。后两句“他日清觞那可共,天涯吾已倦知还”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