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武库巡延宁甘固诸边

六传旌旗万里行,黄河西抱汉边城。 不因拊髀过郎署,谁遣飞书夺虏营。 揖客缓驰骠骑幕,材官分隶羽林兵。 五原岂用看烽堠,扼腕年来更请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传:指古代传递文书的六种方式。
  • 旌旗: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常用于军事指挥。
  • 黄河西抱:黄河在西边环绕。
  • 汉边城:指汉朝时期的边疆城市。
  • 拊髀:拍大腿,表示激动或决心。
  • 郎署:古代官署名,指郎官的办公地点。
  • 飞书:快速传递的书信或命令。
  • 虏营:敌人的营地。
  • 揖客:行礼的客人,这里指接待宾客。
  • 骠骑幕:指骠骑将军的帐幕。
  • 材官:有才能的官员。
  • 羽林兵:皇帝的禁卫军。
  • 五原: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 看烽堠:守望烽火台,指守卫边疆。
  • 扼腕:握住手腕,表示悲愤或决心。
  • 请缨:请求出战。

翻译

六种传递文书的方式,旌旗飘扬,万里行军,黄河在西边环绕着汉朝的边城。如果不是因为激动地拍大腿,经过郎官的办公地点,谁会派遣快速传递的书信去夺取敌人的营地呢?接待宾客的礼节缓缓进行,骠骑将军的帐幕中,有才能的官员被分配到皇帝的禁卫军中。在五原这个地方,哪里需要守望烽火台呢?握住手腕,多年来更请求出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边疆的军事行动和官员的决心。通过“六传旌旗”、“黄河西抱”等意象,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艰险。诗中“拊髀过郎署”、“飞书夺虏营”等句,生动表现了官员的激动与决心。最后两句“五原岂用看烽堠,扼腕年来更请缨”,则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安全的关切和请求出战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边塞诗的豪迈与激昂。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