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拜访,致敬。
- 李忠简公:指李纲,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伯纪,号忠简。
- 遗直:指有直道而行的人,此处指李纲。
- 庙临沧:庙宇面对着大海。
- 奠桂浆:用桂花酿制的酒进行祭奠。
- 杖履:指行走,此处指李纲的足迹。
- 江祖石:指江边的石头,象征李纲的遗迹。
- 几筵:指祭祀时摆放祭品的桌子。
- 郑公乡:指李纲的故乡。
- 琐窗:雕花的窗户。
- 岛雾:岛上的雾气。
- 书带:指书籍。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 汀云:水边的云。
- 笏囊:古代官员用来装笏板的袋子。
- 惆怅:忧愁,失意。
- 海门:海口,指海的入口。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树木,也指日本。
翻译
我来到宋代直道而行者的庙宇,面对着大海,不同年代的人们来此用桂花酒祭奠。我追随李纲的足迹来到江边的石头,他的祭桌仍在他的故乡。雕花的窗户被岛上的雾气沾湿了书籍,华丽的楼阁被水边的云保护着笏板袋。我感到忧愁,因为这里的梅花清丽如玉,海的东边引领着扶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拜访李纲庙宇的场景,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庙临沧”、“奠桂浆”、“杖履旧随”等,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梅花和海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远方的向往。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成功的怀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