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宪副道行赴山东

豸绣青春五色骢,使君齐鲁更歌风。 文今礼乐三千盛,国以山河十二雄。 碣石涛飞犹夹右,岱宗坛在旧升中。 主恩岂但劳持宪,尺一东行仗钺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豸绣:指官员的服饰,豸是一种神兽,古代官员的服饰上常有豸的图案。
  • 五色骢:指五色斑斓的马,骢是青白色的马。
  • 使君:对官员的尊称。
  • 齐鲁:指山东地区,古代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
  • 歌风:指歌颂风俗,这里指顾宪副道行将去山东推行礼乐教化。
  • 文今礼乐三千盛:指推行礼乐教化,使文化繁荣。
  • 国以山河十二雄:指山东地势雄伟,有十二座著名的山河。
  • 碣石:山名,位于河北,这里泛指山东的山水。
  • 涛飞犹夹右:指海浪汹涌,比喻山东的壮丽景色。
  • 岱宗坛在旧升中:岱宗指泰山,坛在旧升中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 主恩岂但劳持宪:指皇帝的恩典不仅仅是让顾宪副道行去山东执行法律。
  • 尺一东行仗钺同:尺一指皇帝的诏书,仗钺指手持兵器,这里指顾宪副道行带着皇帝的命令和权力去山东。

翻译

顾宪副道行身着豸绣的官服,骑着五色斑斓的马,前往山东推行礼乐教化。山东地区文化繁荣,地势雄伟,有十二座著名的山河。海浪汹涌,山河壮丽,古代帝王曾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皇帝的恩典不仅仅是让他去山东执行法律,还赋予了他皇帝的命令和权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顾宪副道行赴山东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东的壮丽景色和文化繁荣。诗中“豸绣青春五色骢”和“使君齐鲁更歌风”生动描绘了顾宪副道行的形象和使命。后文通过对山东山河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山东的赞美和对顾宪副道行的期望。结尾处“主恩岂但劳持宪,尺一东行仗钺同”则表达了诗人对顾宪副道行带着皇帝的命令和权力去山东的敬意,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庄重。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官员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