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参知明卿东游泊舟江上同李临淮惟寅方比部子及李司封于田周山人文美李小侯汝藩携酒访之分得孤字
冠盖何年别帝都,石头今始接欢娱。
登楼歌吹官河曲,邀笛风流客舸孤。
坐下春波通竹箭,尊前暮雨乱蘼芜。
看君紫绮裘无恙,犹是长安旧酒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参知明卿:人名,吴国伦,字明卿,明代文人。
- 李临淮惟寅:人名,李惟寅,明代文人。
- 方比部子及:人名,方子及,明代文人。
- 李司封于田:人名,李于田,明代文人。
- 周山人文美:人名,周文美,明代文人。
- 李小侯汝藩:人名,李汝藩,明代文人。
- 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盖,代指官员。
- 石头:指石头城,即南京。
- 官河曲:指官府所在的河流弯曲处。
- 邀笛风流客舸孤:邀请吹笛的风流客人,船只孤独地停泊。
- 竹箭:指竹子,比喻江水清澈。
- 蘼芜:一种香草,这里指雨中的草地。
- 紫绮裘:紫色的华丽皮衣,代指华贵的服饰。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京城。
翻译
何时才能告别帝都的官员生涯,今日终于在石头城(南京)找到了欢乐。在官府所在的河流弯曲处登楼歌唱,邀请吹笛的风流客人,船只孤独地停泊。坐下时春波清澈如同竹箭,酒杯前暮雨打乱了蘼芜草地。看你身着紫色的华丽皮衣安然无恙,依旧是京城里的旧日酒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在南京的一次聚会,通过对比帝都与石头城的欢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冠盖何年别帝都”一句,流露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而“石头今始接欢娱”则展现了在南京找到的欢乐与放松。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波通竹箭”、“暮雨乱蘼芜”,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浪漫。结尾提及“紫绮裘无恙”,既是对友人安好的祝愿,也体现了对旧日生活的怀念。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