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陈敬甫梁伯龙登马鞍山得高字

霜前木叶下亭皋,失策登临不惮劳。 册府天开群玉积,节楼山拥九霞高。 秋声南入三江棹,海色东来万里涛。 一望昆丘频极目,莫疑仙客出卢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陈敬甫梁伯龙:人名,诗人的朋友。
  • 马鞍山:地名,指登山的地方。
  • 亭皋:指水边的平地。
  • 册府:古代藏书的地方。
  • 群玉:指众多的书籍。
  • 节楼:指高耸的楼阁。
  • 九霞:形容楼阁高耸入云,如九天之霞。
  • 三江:指多条江河。
  • 海色:指海上的景色。
  • 昆丘:指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 卢敖: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和陈敬甫、梁伯龙一起登上了马鞍山,尽管霜降后树叶落满了水边的平地,我们并不怕劳累。这里的天空开阔,藏书的地方堆满了书籍,高耸的楼阁在山中如九天之霞般高耸。秋天的声音随着南来的船只进入多条江河,东边海上的景色如同万里的波涛。一眼望去,昆仑山的美景让人频频极目远眺,不要怀疑仙人卢敖的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壮丽与深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群玉积”、“九霞高”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