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戚少保

貂冕临戎慷慨多,朝廷南顾更如何。 齐中兵法尊司马,海上楼船待伏波。 莲萼纯钩冲斗出,桃花探骑蹴霜过。 军前吹笛门生几,谁似阴山敕勒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貂冕:指高官的服饰,这里指戚继光。
  • 临戎:面对敌人,指指挥作战。
  • 慷慨:情绪激昂。
  • 南顾:指朝廷对南方的关注。
  • 兵法:军事策略。
  • 司马:指《司马法》,古代兵书。
  • 楼船:大型战船。
  • 伏波:指伏波将军,古代将军称号,这里指戚继光。
  • 莲萼纯钩:指宝剑,莲萼形容剑柄,纯钩形容剑身。
  • 冲斗:冲向星斗,形容剑的锋利。
  • 探骑:侦察骑兵。
  • 蹴霜:踏霜而行,形容骑兵行动迅速。
  • 吹笛:指军中的音乐,这里指军中的生活。
  • 门生:学生,弟子。
  • 阴山:古代山名,这里指边疆。
  • 敕勒歌:古代北方民族的歌曲,这里指边疆的歌曲。

翻译

戚继光身着高官服饰,指挥作战时情绪激昂,朝廷对南方的关注更加强烈。他遵循《司马法》的兵法,海上大型战船等待着伏波将军的指挥。他的宝剑锋利无比,侦察骑兵行动迅速。军中的生活有音乐相伴,他的学生中,谁能像他一样在边疆唱起敕勒歌。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边疆生活的情感。通过描绘戚继光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军中的生活,展现了他的领导力和对边疆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军事术语和生动的意象,如“貂冕”、“楼船”、“莲萼纯钩”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上,这首诗既是对戚继光的赞美,也是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描绘。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