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述夫取道汴洛将游华岳过余言别

潼关西去路,杖笠太华门。 云度仙人掌,星窥玉女盆。 茅龙飞八极,笙鹤望中原。 愧尔成孤往,莲花入梦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董述夫:人名,诗人的朋友。
  • 汴洛: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和洛阳,两地之间的道路。
  • 华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 潼关:地名,位于陕西省东部,是古代重要的关隘。
  • 杖笠:拄着拐杖,戴着斗笠,形容旅行的样子。
  • 太华门:华山的山门。
  • 仙人掌:华山的一处景点,传说中仙人留下的掌印。
  • 玉女盆:华山的一处景点,传说中玉女洗浴的地方。
  • 茅龙:神话中的神龙,这里指仙人乘坐的龙。
  • 八极:极远的地方,指四面八方。
  • 笙鹤:笙声和仙鹤,常用来形容仙境或仙人的生活。
  • 孤往:独自前往。
  • 莲花:华山的莲花峰,也是佛教中的圣物,象征纯洁和超脱。

翻译

董述夫从汴京到洛阳的路上,计划前往华山游玩,经过我家与我告别。 他向西行至潼关,拄着拐杖,戴着斗笠,前往华山的山门。 云雾轻轻飘过仙人掌,星辰似乎在窥视玉女盆。 想象中,他乘坐茅龙飞向四面八方,望着中原,仿佛能听到笙声和仙鹤的鸣叫。 我感到惭愧,因为他将独自前往,而华山的莲花峰已深深印入我的梦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董述夫前往华山的旅途,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将华山的神秘和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仙人掌、玉女盆等华山特有的景点,以及茅龙、笙鹤等神话元素,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画面。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独自旅行的羡慕与惭愧,同时华山的莲花峰也成为了诗人梦中的向往之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